最新消息

BBC跨性別兒童紀錄片掀爭議

原文:http://wp.me/p8iPwg-gVN

BBC跨性別兒童紀錄片掀爭議

2017-03-11

近年,跨性別運動的「戰場」,已漸漸由成人轉移至兒童。跨性別運動活躍分子(以下簡稱「跨運分子」)主張肯定跨性別兒童(對自身性別感到焦慮的人)的感受,盡早讓他們變性,以免他們傷害自己,甚至自殺。這種方式稱為「肯定式」(affirmative approach)。英國廣播公司(BCC)一月份播出了一輯以跨性別兒童為主題的紀錄片《跨性別孩子:誰最懂?》(Transgender Kids: Who Knows Best?),令跨運分子鼓噪不已,在播出前已收集到超過11,000個聯署簽名,要求英國廣播公司在交由專家審查前,不要播出有關紀錄片。[1]為甚麼跨運分子如臨大敵,要「封殺」這輯紀錄片?

 

影片以加拿大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權威朱克博士(Zucker)因為挑戰主流看法——「孩子自己最懂」(The children know best),被所屬醫院解僱一事為背景,探討兩套互相衝突的,對待跨性別兒童的哲學。

 

跨運分子:孩子會自殺

 

安大略省議員蒂娜沃(Cheri DiNovo)是積極支持跨性別運動的政治人物,不少跨性別政策均由她推動訂立,包括2015年訂立的安省《肯定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法案》(Bill 77)——禁止向18歲以下青少年提供「更正治療」(conversion therapy)。在影片中,蒂娜沃多次強調如果不肯定跨性別兒童的感覺,他們會自殺:「孩子會自殺……這是父母想要的結果嗎?」「你想你的孩子安全嗎?你想你的孩子成長嗎?你想他們不被自殺的念頭攫住嗎?你想他們免受過多的創傷嗎?」彷彿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變性,等如親手送他們上絕路一般。

 

朱克:性別認同成因複雜

 

擁有數十年臨床經驗,朱克不認同跨運提倡的「肯定式」理論,他認為很多原因會導致兒童出現性別焦慮,單一成因的說法令兒童真正的需要被忽略。有時,性別焦慮會伴隨其他精神健康問題,當解決或舒緩那特定的精神問題時,性別焦慮也隨之消退。譬如一項研究顯示,患有性別焦慮的兒童,相比起一般兒童,多七倍患有自閉症(Autism)。另外,成長環境是另一導致性別焦慮的原因。朱克表示,雖然跨性別兒童曾有自殺念頭的比率較高,但研究顯示比率並不高於患有其他精神問題(如抑鬱、焦慮和過度活躍症等)的兒童。

 

兒童心理學家辛格(Devita Singh)認為,將跨性別兒童的問題全歸咎於污名和歧視是簡化了問題。近年,她跟進研究了139名轉介到CAMH,患有性別焦慮的男童,當中高達88%成長後認同原生性別,不再想變性。

 

「盧」:不變性便死路一條

 

「盧」現年20歲,已做了上半身變性手術,移除了乳房,這決定令她懊悔不已。在跨性別社群有些不容質疑的前設:「如果我說自己是跨性別,那我必定是了……唯一出路是做手術。」大約在青春期發育時,「盧」對自身性別感到強烈焦慮,有嚴重抑鬱和自毀傾向,更數度嘗試自殺。她感覺就如有個外星人在自己身體內,她自忖,唯一解釋自己真的是一個男生:「[跨性別]群體不斷告訴我,如果你不變性,你會繼續自毀,甚至自殺;我開始相信,我只有兩個選擇:變性或死掉。」

 

為甚麼跨運分子不想讓節目播出?答案呼之欲出,他們的說法「變性或死路一條」(transition or die)並沒有多少科學證據支持,節目播出,將會衝擊「肯定式」的做法。如果家長知道,臨床證據顯示,子女長大後有八成機會不再想變性,而小時候讓子女以另一性別身份生活,會增加性別焦慮持續下去的機會,那麼,家長還要遷就孩子的要求嗎?

 

也許,現階段科學無法告訴我們,面前一個幾歲大,患有性別焦慮的孩童將來會否仍然持續跨性別,然而,那是邁向一條終生使用賀爾蒙,甚至進行不可逆轉手術——把健康,具生育力的性器宮切去——的道路,家長有權得到充足的、符合科學的資訊,陪同子女一起走最適當的道路。

 

註:影片只開放英國地區,在英國外可試試另一網址:https://archive.org/details/BBC-trans-kids。本文是簡短版,原文請看:https://hkscsblog.wordpress.com/2017/02/20/bbc跨性別兒童紀錄片掀爭議/

 

【跨性別議題淺談系列十四篇之二】

 

香港性文化學會

 

[1] Transgender Kids: Who Knows Best? BBC: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88kx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