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及新聞稿

香港性文化學會呼籲嚴格處理跨性別人士更改身份證一事,以保障女性及幼童權益

日期: 11/07/2023

 今日(11日),香港性文化學會(學會)聯同一位變性人於入境事務處門前向政府職員遞交請願信,呼籲政府嚴格處理未完成變性手術的跨性別人士更改身份證一事。該行動是因應今年二月,香港終審法院推翻原訟庭判決,裁定未完成變性手術跨性別人士可以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

就上述案件,學會向政府提出三點訴求,包括第 1 )將跨性別人士更改身份證的門檻,設定為必須移除所有原生性別的性徵同性器官。2 ) 考慮於更改後之身份證上,加上特殊記號(如一個星號)以資識別。3) 增設專案小組了解並跟進研究近年跨性別運動於歐美地區的發展及影響。

 學會的發言人梁女士稱,近年跨性別運動橫掃西方,以至不時傳出駭人聽聞的事情。如仍是男兒身的Lia Thomas連奪三項女子組自由泳賽事冠軍,並一口氣打破多項紀錄;強姦犯人Karen White因為聲稱是跨性別人士而送入女子監獄,繼而再於監獄入面性侵兩名女獄友;美國勞登懸(loundon country)公立學校,一名女學生在女廁入面遭到另一個著裙男性猥褻;揭反事件的女童父親反而被逮捕同拖離會場,更有「男人生仔」等等。

學會認為,上述案例早已說明寬鬆的性別承認政策,以及日漸崩解的兩性意識,無疑會對女性權益和幼童的安全構成威脅,最嚴重可令女性身份的完全崩解。這意見亦受變性人群體支持。有別於另一群未完全變性手術,卻獲得異性身份的人,她/他們是一群打算或已完成整套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她/他們同樣反對跨運極端的訴求,如以自我聲明更改性別、容許18歲以下人士變性及更改出世紙性別等。唯她/他們的聲音常被忽略,以至社會人士以為跨運代體足以代表所有跨性別人士。

梁女士進一步批評,終審法院只考慮了片面的意見,非但忽視了女性及幼童的權益和福祉,影響大眾之餘,更加連基本事實都沒有掌握。例如,判詞中指女跨男變性後生仔的情況極為罕見,但事實上單係澳州,從2013年起計已經有294宗相關案例!

最後,學會向政府提出三項建議,以使判決對社會的傷害減至最低:

第一,將更改身份證的門檻,設定為必須移除所有原生性別的性徵同性器官。學會指出在法院的判決下,政府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間。因法庭只係裁定要求要完成「整套」變性手術才可改身份證是違憲;但政府亦可另設其他合理嘅門檻。 

先前,政府要求申請人必須移除先有的生殖器,並且重建另一個性別嘅生殖器,例如假陰莖等等。學會同意重建手術很多時為不必要,會對真正有需要的跨性別人士造成太大負擔。

唯容許保留子宮及陽具的人可以轉換身份證的話,不但無辦法識別真正有需要嘅人;更會為性侵、強姦、男人生仔等荒謬事件大開方便之門。因此,將更改身份證的門檻,設定為必須移除所有原生性別的性徵同性器官,會是最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法。

第二,考慮於更改後的身份證上,加上特殊記號,例如一個星號或者係其他標記。

學會認為,加入可供識別的符號並教育執法人員及醫療人員識別,除了可以避免混亂,亦可以令跨別人士得到最快得到適當同合適的照顧,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最後,了解並跟進研究近年跨性別運動於歐美地區的發展同影響。

學會相信於可見將來,有關跨性別的爭議及司法覆核必定接踵而來。政府必須加強裝備,方可以面對未來的挑戰。他們呼籲政府進一步收集事實數據以及不同地區嘅案例,同時更多諮詢相關團體的意見,保護女性、幼童,以及相信二元性別的變性人士。

傳媒查詢:

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 鄭安然先生 (電話:5301 5286)